正阳公主猜测燕太子丹刻意避让自己,定是有事相瞒。于是自己也对燕太子丹处处留意,不时还会四处打探,想着能有所收获。没曾想,正阳公主即便是身为燕国储君之妻,可因燕太子丹刻意安排,正阳公主再是费心打探,最后能算得上有价值的内情并不多。
正阳公主在秦国时,便已怀有身孕,燕太子丹也是有鉴于此,才未听石不当之言,执意从秦国接了正阳公主来到燕国。
燕太子丹对正阳公主也还算不错,储君之妻该有的名分规制都有。
燕太子丹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可旁观者清,自己为防刺杀秦王嬴政计划泄露,时时有意防范正阳公主,这恰恰让正阳公主起了疑心,加之近日与燕太子丹来往之人,并非朝中大夫将军,而是上卿门客,且行踪诡秘,所去之处也都是兵器坊之类地方,种种迹象来看,丈夫燕太子丹定是谋划一件与秦国相关的之事。
正阳公主从诞下燕太子丹的儿子之后,一下就感觉自己是燕国人了,这种想法在看见儿子的第一眼就自然而生了。
正阳公主眼中,燕国一下变得比秦国都亲切许多,放眼望去,燕国大地好像都是自己儿子的。
正阳公主想了很多很多,连儿子以后怎么富国强军的国策都想了很多,是效仿商鞅还是管仲,是像秦国那样实行伍什制,还是借鉴魏国的魏武卒,满脑子都是如何辅佐儿子成为诸侯霸主,时刻都在为儿子,也就是未来燕国国王谋划着。
正阳公主自己也奇怪,怎么儿子的出生,自己一下就变成了一个纯纯粹粹的燕国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阳公主上心的打探,加上出入太子府邸的便利,再有石不当心急地催促,大胆的言说,让正阳公主有了偷听到刺杀王兄嬴政的机会。
正阳公主也是被石不当与太子丹几人的胆大妄为给震惊了,放眼天下,竟还有人敢有如此想法。刺杀王兄嬴政,这种逆天而为之事,怎会有人敢去说去想,太子丹这个夫君也真如王兄所言,非常人所能揣测。
正阳公主偷听到了太子丹的逆天改命之想,从一开始的惊愕,到后来竟能坦然自若也是因为儿子的诞生。正阳公主也是觉着奇怪,明明自己是秦国公主,如今却一心想着为燕国谋利。
正阳公主没有因王兄嬴政的告诫,就处处提防太子丹,如今心系燕国,只是因为儿子的出生。儿子要想成为燕国的王,首先燕国得存在,若想儿子的王位坐的稳,除了燕国自身要强大,还不能让秦国壮大,任何威胁燕国的国家都是燕国的敌人,哪怕是自己的母国秦国,哪怕是对自己无比宠溺的王兄嬴政。
正阳公主原来只觉得燕太子丹勇气可嘉,天真的想用刺杀王兄嬴政,来搅乱六国,彻底摆脱秦国与日俱增的灭国压力,借机壮大燕国。
可正阳公主再以一个燕国王后的角度转念一想,瞬间就觉着王兄嬴政之命也不是不能牺牲,比起用数十万燕国将士浴血奋战与强大的秦军对抗,找个刺客一击即中的解决父王嬴政,代价小不说,还能出奇效。对燕国来说,六国纷争,肯定要比秦国一统天下好多了。
正阳公主也察觉到自己和燕太子丹是一类人,从小就听王兄嬴政说,你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孩,你是王的女儿。
这句话对她影响深远,慢慢长大的那些年,王兄嬴政的这句话时常在耳边回荡,虽然到今天,她依然不知道王的女儿到底应该如何,可这并不妨碍她理解的王的女儿的真实含义,那就是为所欲为。
正阳公主的母亲对其十分溺爱,舍不得她远嫁,该到婚嫁的年龄,也总是哀求嬴政,不要让正阳公主远嫁,嬴政对正阳公主也是宠爱,也就答应正阳公主的母亲和别的公主不一样,想做些王的儿女该做的事,全然不顾后果。
正阳公主从来没想过最坏的结果,或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