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坚信夫君绝不会食言,还请王兄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嬴政苦笑道,非是王兄小肚鸡肠,那太子丹素有野心,为人处世更是非常人所能揣测。如今太子丹已是燕国储君,王兄对其也是不好约束,若是太子丹不派使者前来秦国接妹妹去燕国,王兄也不好强求,到时妹妹怕是要失落。
正阳公主赌气说道,王兄大可不必替妹妹担心,正阳自视看人不差,太子丹绝不是那薄情寡义之人。
正阳公主嘴上硬气回怼嬴政,可心里没有半点底气。太子丹那时同意与自己在秦国成亲,本就有为迷惑嬴政之意。自己让王兄嬴政亲自保媒,执意要嫁,太子丹身为质子,不敢推脱,才勉为其难,应允了婚事。
如今太子丹已是燕国储君,自己于太子丹已无多少可用之利,将自己接去燕国,只会是在身边多一个秦国细作,太子丹又何必如此。
正阳公主在秦国眼巴巴地盼了数月,终于还是等来了太子丹派人前来接她。
正阳公主兴高采烈地向王兄嬴政辞行。嬴政看着这个不谙世事的妹妹,只是说了一句,燕国乃苦寒之地,妹妹多加保重就是。若真有一日,妹妹愿回返秦国,只管差人来信便是,王兄随时静候妹妹回返秦国。
正阳公主一路颠簸到了燕国,太子丹亲自在燕都城门前相迎,正阳公主也是感动到不能自已,泪水硬是止不住。
正阳公主在燕国待了几日,便察觉出太子丹对自己十分生疏,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正阳公主觉着太子丹这次接自己来燕国,只是不想食言,让他人笑话而已。
正阳公主哪能想到,燕太子丹已经另有主意,已在预谋刺杀秦王嬴政。按照石不当的话说,刺杀嬴政风险颇大,然获利丰厚,只需三五人合力,这比联合齐楚魏赵四国攻秦简单多了。石不当说出这番话语后,把燕太子丹给吓懵了。石不当又是一番惊天之语,韩国已被秦国吞并,魏赵齐楚这四国还未看清走势,或是看清了,可出于各种私心,不见棺材不落泪。
赵魏齐楚四国又或者自以为本国还很强大,一旦秦国用兵,喊叫几声合纵联军,便可把秦军吓退。
燕太子丹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燕国比这四国国力要弱,秦军想攻灭赵国,绝非易事,也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可若是绕远先来攻灭燕国,燕国能否撑得住三个月都很难说。
燕国大夫田光对石不当刺秦之计,也是心有所动,更是给燕太子丹出了一个极佳主意,可拿燕国督亢十六城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前去秦国诈降,伺机刺杀秦王嬴政。这是个大胆冒险,但是简单直接的解决方式,一旦刺杀嬴政得逞,那秦国势必内乱,到时赵魏齐楚如何对秦,实难预料,但有一点可知,秦国必然大乱,大乱之后,对燕国而言,利大于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秦国大乱,赵魏齐楚四国势必会有所动作,燕国那时不但可以自保,还可趁机攻占秦国九原郡来壮大国力。
石不当刺秦之计,太过激猛,燕太子丹未敢立时应允,只说是容他三思几日。况且樊於期当日逃至燕国之时,燕王允诺绝不将其送回秦国。
如今大夫田光想以樊於期项上人头作为献礼,用以麻痹取悦嬴政,这不光是要陷燕王于不仁不义,还会让燕国背负失信天下之责。
燕太子丹还另有顾忌,刺杀嬴政,天时地利人和每一步皆要周密,这行刺之人,行刺之法都还未定,行刺嬴政也才一大胆谋划之念,稍有泄露,只会得不偿失。
燕太子丹虽对刺杀嬴政还在两可之间,但对近在咫尺的正阳公主已是百般防范。正阳公主乃秦国公主,燕太子丹本就在其当面不愿多言,生怕正阳公主会泄露燕国机密,如今自己已有刺杀嬴政之心,更是得有意疏远正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