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相中了大名府(2 / 5)

进士来说,这些内容则是可以做信手拈来的。

而作一名兵部官员,王家彦又对大名府所处的战略位置着重进行了分析,于是无意中就让胡文霆产生了一个要在大名府建立一个根据地或者说立足点的想法。

他想把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大名府这个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随着胡文霆和秋萍等人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再加上又相继结识了范景文、王家彦等人,他已经开始逐渐融入了如今的大明社会之中,或者说,他已经开始有些喜欢上大明了,因此决定安心的长期在大明生活下去。

既然想安心的在大明长期生活下去,那就势必要为自己的安全作一个全面的规划。京城那边虽然有朱由检这个护身符在,但是一旦自己在京城的产业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难免会让一些人眼红,最终铤而走险向自己下手。

因此,在自己没有拥有比较强悍的自保能力之前,还是很有必要把自己的产业进行一些隐藏,以免过早的引起京城那帮勋贵大臣们的注意。

第二,就是王家彦在途中向自己介绍的关于大名府的地理位置,让胡文霆相中了大名府这个地方。因为离大名府东边不远的地方就大运河,对于自己今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运输,能提供很大的便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再加上附近运河边上的山东临清州,又是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的一个地方,是全国着名的商业大都会,对今后的产品销售是极为有利的。

又因为运河向北能便利沟通京城、天津等地,向南可以直达南直隶和杭州,而这些地方可都是自己下一步就打算优先发展的地方,那么一些产品和材料从大名府起运,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运输成本方面来考虑,也是相对比较经济的。

第三,就是卢象升的为人还是能让胡文霆比较放心,因为所有史料上记载的内容当中,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负面信息。史料中记载,卢象升曾经对他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以成败、利钝付之天,毁誉、是非听之人,顶踵、发肤归之君父。”他还说“凡事只从天理王法、公道良心做去,身家之计,梦中亦弗敢与闻。”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走自己的路,让人说去吧”,说明他做人做事都是有自己的一个既定原则,这个原则并不会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轻易作出改变。

记得在一些史料中曾用这么一句话“逢主必叛吴三桂、至死不变卢象升”,来评价吴三桂和卢象升两人的性格特点,这也充分说明了卢象升的可信和可靠。

换句话说,一旦胡文霆的想法和提议能得到卢象升的认可,并和他达成合作,那么今后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一直支持着胡文霆,根本不用担心他那边会有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等行径的出现。

然而,胡文霆也知道,卢象升是一位智慧而敏锐的将领,想要赢得他的信赖并非易事。必须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能力,才能逐渐打破了卢象升的心防。

因此,在招待晚宴过后,卢象升陪王承彦和胡文霆两人喝茶聊天的时候,胡文霆以诚实和坦率为基石,与卢象升交流时,始终保持真诚,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胡文霆首先指出,目前大明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出自于经济方面,辽东方面,因为国家的财政无法支撑其步步推进这一战略方针的庞大消耗,使得这一战略很难真正坚持到底,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功亏一篑,使得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付之一炬。

诚然,辽东方面的一些将领怯战,士兵战斗力低下,而且一些将领还在私底下和建奴方面眉来眼去等情况,也是确实存在的。

但事实上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经济方面的影响,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辽东的一些将领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