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可他的确是卖了两次报纸。
这上面说的可都是国策,一点也不比一旬才出一期的《学海无涯》差。
除了读书,他们还需要照顾家人,别人家的孩子在农忙假时就割完了麦子,种好了豆子,但他们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不到,所以他们就只能天没亮就出门播种,收割,拔草……
两孩子道:“我们两文钱回收的。”
乙课制则是巳正上课,酉时下课,中间也是休息半个时辰。
分好钱,他们就高兴的朝书局冲去,把今天他们领的报纸成本还回去。
就算是已经看过的邸报,一般也没人舍得出手。
而且这个问题不止洛阳学堂有,其他地方的学堂也有,而且逃学的学生还不少。
闻四娘就要推回去,就听见学生惊呼一声跑了,“张兄,张兄,你快看,招贤考的规矩变了,要先过州试……”
作为老师,赵程一开始很愤怒,觉得这些孩子既不想读书,就不该勉强他们。
闻四娘合上嘴巴,把钱收好,和小伙伴对视一眼,俩人就在附近找了一棵树坐下,然后点钱,分钱。
然后再急匆匆的跑回学堂里读书。
她扫了一眼他们身上的褡裢,脸色严肃,“还不快去坐下?我们要上课了。”
可在太学里走了两圈,听着学生们的朗诵声,慢慢冷静下来,怒气消散,赵程就想,这世上怎会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呢?
若是纨绔子弟,还可以说是因不愁吃穿而懒惰,不愿花费力气,可学堂里的那些学生,大多家境不好。
选择乙课制的基本上都是孤儿和家庭贫困,有很大生存压力的孩子,他们需要帮衬家中,现在很多经济活动都是在上午进行。
朽木不可雕,强行雕琢会让老师和木头都受伤。
赵程没有问那些老师原因,而是找了个时间,亲自去学堂外蹲守,悄咪咪的去跟踪那些逃学的学生。
他们的父母家人会抱怨他们不该去读书,想让他们回家干活,一家之中,选出一个最聪明的来送到学堂里去就好了。
他们能坐到教室里,已经是里长、村老和老师们努力很久的结果了,要不是怕得罪大将军会被朝廷罚,他们肯定早把人带回去了。
虽然心痛,但赵程不得不考虑现实,于是提议赵含章改课制,除了甲乙两种课制外,还有晚课。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