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悲路岐(1)(3 / 9)

暮云碧 吴小舰 11218 字 2020-08-11

,不远了,翻过那座山头,差不多就到了。”

天色微曙,山中云气浮生,沿途烟岭隐隐,古柏森森,“哒”、“哒”、“哒”的马蹄声,踏破了清晨的静谧。

马车徐徐而行,白衣雪重新躺下身子,以臂作枕,问道“大师,我们这是要往哪里去?”

一劫道“宝山。”

白衣雪道“宝山?”寻思“是了,那位神医,想来如仙人一般,与清风白云作伴,在山中避世而居。他医道精湛,慕名前来求医问诊的,自是络绎不绝,不过想要见上他一面,须看‘因缘’二字了。”耳畔果然听到一劫说道“只是他……此刻在不在家中,还须看我们的造化了……”言语吞吞吐吐,似是往下不知如何措词。

白衣雪见他沉吟不决,苦笑道“这位神医倘若不在家中,我这条小命,就算是没了。”

一劫微微一笑,道“天气如此寒冷,他即便不在家中,多半也不会走远,施主无须过于担心。”他本来想说“那人脾气十分古怪,如此冒昧登门,还不知他肯不肯医治”,听白衣雪如此一说,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心中的隐忧,却是难以尽去。

白衣雪道“嗯,倘若我们来得不巧,这位神医进山采药去了,或是出门访友去了,过个日,总该回来吧。”自个寻思“这宝山山势逶迤起伏,绵亘百里,不过与冰峰林立、人迹罕至的雪山绝域相比,却是差得远了。那位神医果真出了门,不至于隔个一年半载的,才回到家中。”

白衣雪哪里知道,这宝山虽不比雪山雄伟,却是大有来历,它正是赵宋皇室避难偏安期间,在江南的攒殡之地。

建炎三年(1129年)的四月,宋哲宗赵煦昭慈皇后孟氏,病逝于绍兴,年五十九。由于位于中原巩县的皇室祖陵,已经陷落于金人之手,孟太后生前留下遗诏“殓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

孟太后在遗诏之中,说得清楚,一是要将她就近薄土浅葬,葬事不可奢华;二是要等到王朝之师北却胡虏,恢复中原之日,自己还要归葬于祖宗的陵寝。

赵构与孟太后感情亲厚,待其如亲生母亲一般。孟太后驾崩之后,赵构尊奉遗诏,派出懂得堪舆之术的礼部侍郎杨华出去卜地。经过一番奔波,杨华最终相中绍兴东南宝山山麓下的一大片平地。他在奏章上说“泰宁寺之西,山岗伟峙。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层峦朝拱,气象尊崇,有端门、旌旗簇仗之势,加以左右环抱,顾视有情,吉气丰盈,林木荣盛。”奏章言之凿凿,建议朝廷将此处作为暂殡之地。

赵构采纳了杨华的陈奏,下诏在宝山建造陵园,安葬孟太后。因日后一旦恢复了中原,诸帝、后还要迁葬于伊洛,宝山即为帝、后们的攒殡之所,实陵而名不以陵,故以攒宫为名,宝山又名攒宫山。

其后,宋徽宗赵佶与其皇后郑氏的梓宫,被从北方迎回,遗骨也攒殡于宝山。赵佶的攒宫称为永佑陵。

孟太后当初暂厝宝山,其中自有“愤激三军之心,不绝中原之望”的意图,只是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与其后南宋诸多帝、后,在宝山“暂厝”,竟成永古。

宋室南渡之后,延祚一百五十三年,有六位皇帝、七位皇后,均停柩待葬于此,先后建成徽宗永佑陵、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以及度宗永绍陵等帝陵攒宫。他们长眠于地下,苦苦等待着自己迁葬于祖宗陵园的那一天。

然而他们一心归葬的祖陵,先是遭到刘豫伪齐政权的疯狂盗掘,诸陵几乎被洗劫一空。其后蒙古灭了金后,控制了巩洛之原,诸陵地面上的建筑,除了石雕之外,蒙古统治者将其“尽犁为墟”。后人有诗叹曰“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