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进棚(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1849 字 9个月前

1986年3月27日,宁卫民和“阿利多”正式签订了音乐制作合同。

3月28日,宁卫民带着崔建和张嫱来到东京神田的宫地乐器录音棚,与日方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见面。

坛宫的保安干事边罡也被宁卫民临时抽调过来,为双方沟通充当翻译。

结果当天进棚小试了一曲,他们双方就立即被对方展示出的实力给震撼到了。

才仅仅一个钟头过去,录音棚里的每个人就几乎兴奋得要疯了。

不为别的,首先,像华夏这样的泱泱大国也不过才出了一个张嫱。

她的音色在日本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小嗓儿一亮,立刻圈粉无数。

这要在国内绝对该有人吹匪哨儿了。

而小崔的原创摇滚,更是日本这块从骨子里仰慕西方,贫瘠又狭小的土地上难以滋生的惊鸿之作。

当一曲《不是我不明白》的架子鼓前奏响起,动感十足的节奏以比张嫱还快的速度,突破了语言的障碍。

不但乐队的成员全嗨了,更是完全刷新了日本音乐人对华夏流行乐的观感,获得了现场所有日本人的认同和欣赏。

本来还有点不情愿的边罡也隔着玻璃比划大拇指,完全一副小迷弟的做派。

当然,反过来对于张嫱和崔建来说,日本成熟的音乐工业模式和技术水平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要知道,这崔建的一曲《不是我不明白》还是国内第一张用电音贝司、吉他、架子鼓等插电乐器录制的歌曲。

这三到四种乐器和人声同时参与录音,发出的声音都不相同,又靠得很近,需要非常复杂的技术和高端设备。

要是在国内录音的话,基本等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难点在于国内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搞不懂麦克风如何摆放到正确位置。

也不会使用技术手段把乐器里的其他声音过滤掉。

最后只能分声部一遍一遍地录音,再合成。

这首歌曲,崔建不久前也曾经在国内的录音棚尝试过一次。

当时就因为对效果不满,他最后和录音师起了争执,甚至被人家赶了出去。

没办法,国内目前灌录水平就是这样的,实在是不够看的。

比如制作通俗歌曲和电子音乐,国内较多使用Midi合成器来进行编曲。

然后让歌手在编曲的背景音乐下演唱,仅仅两条音轨就可以完成录制。

像国家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以民乐的基础着力发展出的一批通俗歌手,他们的音乐专辑都是这种灌录水平。

可日本这边的就要先进太多了,别说24音轨了,就是48音轨人家也有。

不得不承认,虽然在艺术表达上,小鬼子只有模仿,从未超越。

但人家先进的录音设备和音乐制作技术水平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基本是和西方一个水平线的。

毫不夸张的说,恐怕这边随便一个从业人员拉到国内去,就是大师级别的。

所以当录音棚为两个人试录第一首歌曲完成后试播,无论张嫱和崔建摘下耳机一听,也都听迷了。

因为录音成果实在是太出色了。

各种音色层次分明,比真正的现场演奏更具有立体感。

音色清澈,还原度太高了,几乎能直达灵魂。

连他们声音里微小的瑕疵都一览无遗。

这促使他们肾上腺素前所未有的疯狂风靡,俩人立刻争先恐后的重新投入录制。

所以当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