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纳妃之议(1 / 3)

屈平和李纲在众望所归中,享受着群臣的欢呼与喝彩,叩谢天恩,风光比翼。屈平和李纲,已经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赵构接着宣布:“授封吴玠为毅国公、韩世忠为顺国公、刘光世为僖国公、岳飞为穆国公、张俊为烈国公、忽图剌为蒙国公,吴璘为武顺侯、杨再兴为武靖侯、刘琦为武勇侯,礼部尚书……邵成章为靖海侯,赐国姓!”

六位国公,五位是靖康从龙护驾开始的功臣,忽图剌则是代表着漠北势力,当然也是对他灭金之攻的嘉奖。

这封王封侯,需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大不得,也小不得。

像吴璘,则是因为他哥吴玠已经获封毅国公,为了平衡势力,不可能一家二公,所以吴家如果想再上一层楼,除非有更惊天地的功绩。

杨再兴本来是定倭侯,这次改封武靖侯,主要是考虑他资历尚不如前面几位。

邵成章入围十大侯爷还被赐了大宋国姓,倒是稍微有些出人意外,但考虑到他在海航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也完全说得过去。邵成章因此成为史上少数被封侯的宦官之一。

加上六部尚书获封文侯,总体上就是四王、六国公、十侯爷。

除了吴玠、张俊领兵在外,其他人悉数在场。

获封爵位的诸位大臣叩谢皇恩:“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鞠躬尽瘁,不负皇恩!”

百官们欢喜鼓舞,拍手称赞。

大家心中激励着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说不定自己有朝一日也有这般风光的时刻,享受千万人的瞩目与欢呼!

赵构再道:“为表彰诸位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朕特封十大元帅,他们是屈平、吴玠、吴璘、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杨再兴、忽图剌、刘琦。”

与十大元帅配伍的,还有二十大将:“江伯严、汪智全、青玄子、陈冲、牛皋、张宪、徐庆、杨沂中、把坛、赵立、屈突野……”

当年的贺兰五虎追随屈平,也算是终于修得成果,二十大将中占据了四席,其中江伯严和汪智全统领着最机要的神机营,陈冲掌管京城禁军,青玄子和牛皋同是杨再兴手下大将,可谓个个身居要职。

二十大将除了路军指挥使,便是十大元帅帐下大将。像张宪、徐庆是岳飞部下,杨沂中是张俊部下,把坛是忽图剌二哥兼大将,赵立是节度使,屈突野因为在灭金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加上他身份的特殊,也占了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皇上还给各位大驾光临的藩属友邦国主赐封了王号册书,让他们不虚此行。

轰轰烈烈的地坛祭祀完毕,皇上和十几位上山的大臣沐浴斋戒后,第二日一早便从泰山之阳登山顶。

当朝阳冒出云海的时候,皇上便开始在山顶的天坛行登封礼。

皇上手持玉策,上告于天,表示天授君位,君报天恩。

古代封建政权都讲究一个君权神授,表示自己乃受命于天,来管理凡世,是具有一定神性的。否则,就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野路子,是不会得到百姓祝福与爱戴的。

玉策封于天坛后,便于山之阴下山,再于地坛祭地神。

天气也是风和丽日,正好与君权神授的天性不谋而合。让人们认为,这就是天意的安排,谁都忤逆不了历史的车轮。

赵构领诸位大臣行祭礼,礼毕,赵构接受群臣及藩属番邦的朝觐,山呼万岁,庄严隆重的泰山封禅便宣告礼毕谢幕。

所有的过程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容半点差错,又必须有至诚之心,这样方才显得天人合一。

赵构表示要将封禅的盛况刻录在崖壁上,包括诸位王公侯爵的姓名,甚至还要在山上雕刻将军同人石刻,以表彰他们在大宋帝国开疆拓土上所做的功绩。

如果没有坚强的外壳,如何保护温柔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