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接纳这些绿林的地方真不少啊。” 徐世杨感慨道 “秦国那边想要,楚国那边也想要,北海省(外兴安岭以北)、滇省、安南省也是都发信来希望能把人流放到他们那边去。” “晋王那边没要人吗?”李井槐问道。 “世柳没要,他手下人并不少,而且他的封地在吐蕃,那里地方虽大,但能承载的人口其实不多,而且吐蕃人威胁对他的威胁很小。” 徐世杨在豫省待了一个多月,基本处理完少森寺的事,等来内阁的审查团后,他离开豫省,再次南下,继续自己的巡查之旅。 共和1798年6月初,他在滇省建昌府遇到了北归的李井槐所部。 徐世杨在建昌请李井槐吃饭,算作他个人对李井槐征服大理的表扬——这已经足够了,对李井槐来说,徐世杨既是统帅又是老师,还可以算是养父。 父亲主动请儿子吃饭,什么功劳都能抵的过去,何况这只是私人性质,李井槐回去后,内阁、兵部和总参还会给他更多奖励。 说是父子关系,其实李井槐的实际年龄比徐世杨还大一点,徐世杨在饭桌上也没摆什么架子,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徐世杨把他在豫省之所见,对绿林的看法,以及边疆和属国向他要人的信都跟李井槐说了。 “到处都要人,那殿下打算怎么安排那些绿林?把他们流放到哪里去?”李井槐问道。 “还得看到最后有多少人会被刑部流放。”徐世杨回答“我个人觉得,秦国占六成,南洋占两成,大理占两成比较好。” “楚国那边不给人吗?” “楚国其实并不缺人,粤省、闽省一直以来都有下南洋的传统,那边汉裔其实很多,再从国内给人实在没有必要。”徐世杨斟酌着说道“而且……,我打算从别的地方给他们调人过去。” “还有哪里有人可调?” “草原,蒙兀人。” “啊?调蒙兀人去南洋的岛子?”李井槐讶然道“殿下要给蒙兀人减丁吗?” 蒙兀人适应不了南洋的生活,徐世松出发的时候带了300蒙兀骑兵,最近他来信说,战场上倒是没有什么损失,但被疫病干掉一大半,现在连50骑都没有了。 按这个比例来看,把蒙兀人调到南洋去,比在一百步外对他们来一轮排枪杀的还多些。 “并不是那样,我虽然给蒙兀人减丁,但减丁不代表要他们的命。”徐世杨说道“我让他们去南洋,不是把他们扔到小岛上。” “那是去哪?” “探险队派快船送来报告,说是在南洋群岛的东侧——原满者伯夷国最东侧的岛屿南方,发现一块很大的陆地。” “很大是多大?” 李井槐有些好奇,太子殿下以往很不喜欢很大、很多之类的形容词,徐世杨对他们这些人的要求就是数字要尽量做到准确。 比如歼敌一千,你就只能汇报说歼敌一千,要是说歼敌甚众,会挨批的。 可这次,徐世杨自己却用了很大这样的形容词……。 “非常大,探险队已经派船尝试环绕那块陆地一周,但两队船相向而行,半个月时间居然没碰到!” 徐世杨说 “科学院的人计算,这块土地面积可能比中原十二省面积还大不少。” 所谓中原十二省,就是指禁枪和限枪的十二个省,这些地区现在被认为是帝国最核心的领土,其他省份,相对来说都显得有些边远了。 “真的有那么大?”这一次,李井槐是真的惊到了。 这意味着,那“岛屿”可能有几百万平方公里! 这已经不能算个岛屿了,按现在科学协会的说法,这是一个大陆! “是的,非常大!具体有多大还不好说,但几百万平方公里确实有,所以科学协会准备把它定名为南洋大陆。”徐世杨继续介绍“探险队的船在南洋大陆的北部建了个小港口(珀斯)作为落脚点,他们登陆侦察过,并未发现人类的踪迹。” “这么大的地方,没有人?” “应该是有的,毕竟我们并未深入陆地,但肯定很少就是了。”徐世杨说道“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打算用蒙兀人完成对南洋大陆的占领,所以要调蒙兀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