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辽东还是辽西?(4 / 4)

带路党,事后向袁应泰泼一盆脏水,让他背了黑锅而已。

当时辽东当地势力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努尔哈赤把明军打得土崩瓦解闻风丧胆,然后努尔哈赤和明王朝和谈,努尔哈赤成为割据一方的藩国,当地势力就可以把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巩固下来。

只是此次辽东当地势力又再次失算了,明廷中的官僚士绅势力以辽东战事为借口,加征巨额辽饷,再次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辽东当地势力被抛弃了。

看到这里,对比一下后世的某个阶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就有人总结出了这么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也就是说,辽东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来解决,是很难实现圆满解决的,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辽东的完全控制。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有一句经典名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战争,但其起因却是政治,而根本原因又是因为经济,当然这其中难免也会掺杂进一些政客的所谓理想或者说欲望。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战争,而战争的本质就是因为经济,这是一个循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政治是态度,战争是行动,本质是生产资料的多寡,利益才是一切的根源。

胡文霆毕竟在后世已经进入了高级干部序列,对这些东西的认识肯定要比一般的人要深刻得多,因此,他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上,试图通过经济手段,从根本上来解决辽东方面的问题。

当然了,也因为辽东方面的水实在太深了,使得胡文霆对辽东方面的任何人都不敢有太多的信任,包括在史书中得到较多正面评价的孙承宗,胡文霆都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相告。

胡文霆在和孙承宗进行沟通时,只是向他简单的说明了自己目前拥有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后,不仅能大大加强建筑物的强度,同时还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希望孙承宗能将大凌河筑城工作中的一些附属工程交给自己来完成。

胡文霆的最初目标是希望能将大凌河城周围的所有坞堡建设都由自己来完成,结果在多方势力的一番角力之后,最终胡文霆只拿到了很小一部分的坞堡建设工程。

最后,胡文霆拿出了朱由检的敕令,硬是把面向锦州城一边的坞堡建设以及防守任务都拿到了手,并且还为此立下了军令状,表示自己所负责建设的坞堡,如果在防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如其它的坞堡,那么自己甘愿接受相关的军法处置。

在孙承宗的协调下,各方总算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于是,大凌河的筑城工作,在胡文霆这只蝴蝶的作用下,比历史上提前了整整一个多月开工了,胡文霆也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始投入到对相关坞堡的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