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安排通州之行(3 / 5)

过来向胡文霆进行请示,表示队伍已经集合完毕,询问是否可以开始搬运货物。胡文霆征询了下范景文的意见之后,就对那名队官下令道:“开始吧!”

队官双腿并拢,站直身体,大声回了一句:“是!”然后又转身小跑着回去传达相关命令了。

范景文看到这一幕之后,又是一阵称赞,表示等到了通州之后,一定要好好的向胡文霆讨教一番,问他是通过什么手段,把一帮流民训练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胡文霆在客气了一番之后,表示到通州之后,一定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都告诉范景文,然后再请他对自己进行一些指点。

当胡文霆手下的人开始陆续的往船上搬运货物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码头上有一大群人正抱着膀子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是对胡文霆的这些人有些敌意,但在看到对方人多势众,又纪律严明之后,又不太敢轻举妄动。

看到胡文霆有些疑惑的样子之后,跟在身旁的高大强小声的对胡文霆说道:“那些都是漕帮的人,本来搬运货物上船这一类的活,他们都是要插上一手,以便在其中赚上一笔钱的,可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活都给包办了,他们当然有些不满了。

不过公子您放心,他们不敢乱来的,否则,我就让锦衣卫找他们麻烦,民与不与官斗这一点,想来他们也是明白的。”

对于漕帮胡文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因为后世某一时期在魔都曾经大名鼎鼎的青帮就是由漕帮演变而来的。

漕帮因漕运而起,参与者基本上都是漕运体制下的底层工作人员,作为连接江湖与庙堂的纽带,漕运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且漕运内部机构体系繁杂,其中既有存在有长期固定人员,也有临时招募人员,且不说朝堂之中负责管理漕运的复杂机制,而底层广大的漕运参与者就已经构成了数量庞大的一个群体。

聚群之处,必是江湖,而漕运体制就是自运河南下江南的首个江湖,水系复杂的江南,漕运码头林立,大量水手、纤夫、舵手群聚在这些码头地带为生计奔波,而这里社会网络也逐渐愈发复杂,漕帮这个特殊的灰色地带则在其中渐渐成形。

明代漕运体制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所设立的漕军,漕军的出现标志着复杂繁琐的漕运体制得以成形,由于永乐时期开始对蒙古进一步用兵,漕运成为国家一等重要任务,永乐帝为保障后勤供应,依靠卫所制度从而吸纳当地人口与流民组成了十万人的漕军队伍,从而将漕运开始体制化,之后迁都北京,漕运完完全全成为了国家命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漕运体制内部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帮派化倾向,而起源则是两个方面:一是漕口内部潜规则“漕帮”的出现,使得漕口开始具有一种特殊的独立性。

二是船帮的出现,典型案例如德州帮、赣州帮等,起源是不同区域的漕运船队所产生的内部派系,而真正成因则是单纯的地域划分不同。

地方漕运体制之所以出现内部的帮派化,原因众多,但主要是由于中央统治集团对漕运体制管理能力的下降,由于漕运军户流失严重,明代后期已经开始不断增加雇佣人数,大部分漕运参与者变成了雇佣船队,这些私人化的队伍比政府体制当中的官营集团更容易聚集成群。

漕帮的初衷原本只是维护漕共水手利益的结盟组织,但是随着组织的庞大,漕帮开始更加隐秘,在隐秘性增加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有了明显的犯罪化特征。

漕帮除了垄断漕运以外,还经常从事各种犯罪活动。最初只是在运河上设计策进行敲竹杠,利用运船属于国家财产这一点, 进行“碰瓷”等违法活动,并使用武力强迫对方进行赔偿。

后来逐步转变为在势力范围内的漕口与河道关口收取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