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为大明打补丁(中)(4 / 5)

导致明军方面无奈地发动了火攻,但这时的明军已经陷入了混乱,败局已定。

最终明军方面众多将领一同撤退,在撤退过程中被建奴包围,大部分明军将领被生擒,只有少数人幸运地逃出重围。

随着第四次援军的全军覆没,朝廷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救援,因为明军经过数次的救援失败之后,其在辽东的精锐已经十去其七。

在这场战斗中,大凌河城的三万军民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仅有一万一千余人幸存但却全部被俘。”

听完胡文霆的讲述之后,朱由检在痛苦的沉默了好一会之后,开口问道:

“老师,咱们先不讨论战术方面的问题,您用后人的眼光,从战略层面上来分析一下,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辽东的局势才是最合理的?”

胡文霆朝朱由检点了点头之后说道:“陛下,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才是一个皇帝应该具有的眼光,一切都要从大局出发。

前面我也说了,打仗我并不在行,但我的优势就是通过相关的史已经准确的知道此战的最终结果,而且还知道此战失败之后,给大明带来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大明基本上失去了对辽东大片土地的控制权。

陛下,我前几天曾经对你说过,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围绕利益这两个字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在讨论大凌河筑城是否有必要开展的时候,首先要计算一下,我们的投入产出比。

简单的说,就是在大明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之后,最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陛下,我来直接告诉你答案,你费尽心机,四处筹钱支援给辽东方面之后,得到最多利益最多的却是辽东的那帮将领们。

他们除了在军饷方面上下其手之外,你拨付给他们的物资,又有多少真正用到建设上面。他们不把这些物资转手倒卖给建奴方面,就已经算是烧高香的好事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这个大明皇帝,是其中最大的一人冤大头,扮演的就是一个出钱、出力却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

说完这些之后,胡文霆的情绪逐渐开始冷静下来,思路也逐渐开始开阔起来,他想起了后世开国领袖那些高瞻远瞩的军事理论。

于是,胡文霆接着对朱由检说道:“陛下,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把拳头先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大明如今的形势下,先不要想着在辽东方面能有多的大作为,而是尽量稳住那边的形势,要尽量避免一些过于冒险的行动,以便让辽东方面仅有的一些军事力量得以保存下来。”

听到胡文霆的这个提议之后,朱由检忍不住插嘴问道:“老师,虽然朕完全相信您的眼光,以及您所做出的安排肯定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朕作为一国之君,这样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话会不会不太好啊?大明的数千万子民们,又会如何看待朕这个皇帝?”

胡文霆淡淡的一笑之后,开口说道:“还是我前面对你说过的那句话,‘欲带其冠,必承其重’,对于整个大明在战略方面的安排,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是不可能明白,也是看不到这么长远的。

但皇帝你不一样,作为一国之君,你必须有更加长远的目光,你要为整个大明以及大明今后数十甚至数百年的发展作出全面的考虑。为了大明的将来,你这个大明的皇帝为此暂时承担一些骂名,又有何妨呢?

你也知道,朝中的很多的大臣都是和辽东那边有着利益联系的,比如在往辽东拨付军饷和物资的时候,他们可以从中克扣下很大的一笔,他们中一些人还会深度参与到辽东那些将领们的走私生意当中。

因此,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鼓动陛下你在辽东方面采取一些不切实际的行动,好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