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权,瞻墡如此或有攻陷之嫌疑啊。”
朱瞻基的怀疑合情合理,谁让对方是陈赟呢,朱瞻墡和陈赟之间的仇恨几乎整个朝堂都知道,而朱瞻墡有名的脾气乖张,啥事都有可能做的出来。
朱高炽也为此事有些头疼,但是他更相信自己的儿子。
作为现在礼部一把手,并且深受朱棣信任的陈赟,确实有可能在朱棣病重的时候碰到朱棣的印玺,而且他本身一手好字,并且善于模彷,对的上,而且参奏攻陷朱瞻基在府内大肆教授太监任用太监的也是他,也对的上。
朱高炽深思熟虑后说:“先命锦衣卫私底下去查,若是可以查实,就可以证明你二叔手上那份遗诏是伪造的,如此暗桩对我朝危害极大,但是如此事情也绝非他一个人可以做出来,从其身边人下手总有人了解些事情,此事得你去做。”
“儿臣明白了。”这种事情因为也涉及到朱允炆,陈赟大概率知道朱允炆的身份,所以如果查实了得让他没有开口的机会,只能朱瞻基来。
“还有,朕派宫内的嬷嬷去照顾若微了,你也是要当爹的人了,做事要跟稳重些。”
是的,大明战神投胎成功了。
“是,儿臣明白。”
朱瞻基自然接下来如此任务,随后便先告退了,朱高炽咳嗽了两声望着他离开的背影。
太监此时进门进来,见到朱高炽在咳嗽,忙迎了上去:“陛下,您可要万分保重龙体啊。”
朱高炽身体本就不好,到了冬天就容易出问题,往常冬天他会减少自己的工作,但是现在毕竟一国之君了,现在国家又面临内忧外患,自然不能歇着了。
朱高炽摆摆手示意太监拿来奏折,太监说:“陛下,南洋交趾等诸国都派来了使臣,拜谒先皇,现已经在天津渡上岸。”
朱高炽略有欣慰,本也怕南方和北方一样,趁着朱棣驾崩之际心生反意,但是总得来看还算不错,虽然交趾内还是有人要反叛但是小规模反叛一下就被镇压了,大部分民心还是向着大明。
看着南方的邸报,朱高炽老怀欣慰的一笑:“瞻墡虽说做事乖张了些,但是以经济掌控南洋之民生,不管南洋如何乱,任何一位南洋的领导人都顾忌着和大明的商贸,对我朝之敬畏更甚以往。”
南洋诸国并不看重是谁当皇帝,而是更看重商贸的延续,这些年的交易商贸,还有大明海军驱逐海盗,让他们的经济情况提升了许多,民生更是越来越好,他们就算是自己国内乱,也万万不想影响和大明的商贸。
他们上到士大夫阶级,下到百姓农民都得到了好处。
“命鸿胪寺好好的安顿他们,通知一下瞻墉,让他出面接待,南洋诸国国王抵达,使臣团队人数也多,大明也不能失了风度,瞻墉负责吧,他性子也稳重些。”三哥朱瞻墉被安排了这差事。
太监又打开了一张圣旨,那是朱高炽的即位诏书,其他事情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主要就是几个儿子的事情,他登了帝位,几个儿子自然得从郡王封藩王。
还有朱瞻基这个太孙,是否现在就立为太子,这些都是让他头痛的问题。
首先朱瞻基这个朱棣钦定的太孙,理论上来说自己登基,将之马上立为太子也是应该的,但是朱瞻基近些年来过于的目中无人,盲目尊大,特别是自从饮马翰海之后,更是自比霍去病。
而朱瞻墡这次的作为让朱高炽觉得朱瞻墡似乎还是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
反而是这个做弟弟的更为稳重一些。
只是各方权衡,又怕兄弟之间心生嫌隙,自己若不第一时间立朱瞻基为太子,怕是朱瞻基必然心里不舒服,而且也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更是让老二朱高煦有话可说了,思来想去一切以稳为主。
立朱瞻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