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岩道:“如今真是攻守之势异也,记得末将在山海关当兵之时,面对虏骑南下,只能躲在城楼要塞之中,不得动弹分毫。”
这位曹变蛟的副将,年岁只有四十出头,早年可谓见证了大汉的边关是如何任由敌寇驰骋,而汉军将士全无反击之力。
曹变蛟点了点头,容色微顿,朗声说道:“卫国公连续几仗,打败了敌寇,已经严重打击了女真的嚣张气焰,方有如今之大好局面。”
冷峻目光似穿过重重烟云,落在那巍峨高立的城池上,沉声说道:“灭国之战,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就在今朝,你我何其有幸?”
副将郭岩点了点头,说道:“总镇大人所言甚是。”
如果此战取得灭国大胜,他说不得也能因功封爵,的确是一桩天下共庆的盛事。
这其实也反映了此刻的大汉军将自信心态,在经过了数次大胜之后,整个大汉弥漫着一股积极乐观的氛围。
曹变蛟浓眉之下,目光炯炯有神,沉声道:“先回去。”
就在这时,一个内着红甲,外罩玄色披风的兵卒,握紧了马缰绳,一路“驾驾”地打马而来,高声说道:“曹总兵,大帅军令!”
曹变蛟面上现出一抹诧异之色。
而后,从那兵卒手里接过一份塘报,凝神阅览,不大一会儿,浓眉之下的虎目当中见着一抹诧异,迎着郭岩的注视目光,朗声说道:“大帅已经派谢侯率领先锋兵马驰援而来。”
郭岩语气中不乏兴奋之色,说道:“那我军在此屯驻兵马,却是再好不过。”
“修建营房,准备接应大军来此。”曹变蛟的声音颇为斩钉截铁,沉声道。
十几万大军一至,光是吃喝拉撒以及相关的粮秣准备,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而另外一边儿,宁远城——
巍峨的城门楼上,朱红梁柱,青砖黛瓦,周围可见一个个手持军械,执兵守卫的女真甲士。
驻守此城的镶蓝旗都统也是济尔哈朗之侄艾度礼,副都统顾尔玛洪两人站在城头上,看向远处的汉军大军,目中现出一抹凝重之色。
随着女真王公贵族的凋零,女真多少有些青黄不接,而这些女真的小一辈儿,也开始粉墨登场,走向历史的大舞台。
“真窝囊,我大清十几年来,什么时候有过这么窝囊过?”顾尔玛洪浓眉之下,目光现出屈辱,声音多少有些愤愤不平说道。
艾度礼叹了一口气,两道浓眉之下,脸上满是怅然若失之色,朗声说道:“国势不振,军力倾颓,我大清今时不比往日了。”
顾尔玛洪道:“汉人应该正在路上,十五万京营大军,这是要一举平灭我国。”
艾度礼目中涌起冷意,说道:“你还忘了北平的边军,还有山海关的兵马,这些加起来,估计能有二三十万兵马,这是我大清立国以来,不亚于萨尔浒的危急一战。”
顾尔玛洪闻听此言,眉头皱了皱,目中现出一抹担忧之色,说道:“摄政王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让我们率军固守,援兵就在路上。”艾度礼面色铁青,忧心忡忡说道。
而一旁的顾尔玛洪闻言,目中也有几许凝重之色。
艾度礼浓眉之下,目光深深看了一眼军帐,沉声道:“先守好此城,等摄政王的军令不迟。”
说着,两人快步下了城墙,前往衙堂。
正在衙堂看着舆图愁眉不展之时,忽而外间传来一个亲卫的声音,说道:“郑亲王来了。”
正在饮茶苦思的两人,对视一眼,脸上都是现出一抹喜色。
郑亲王来了,主心骨有了。
别看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面对汉廷,吃了两场败仗,但在如今人才凋零的大清,已是有数的能够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