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段时间,易胜传媒拍片这么凶猛,但实际在剧本问题上做的乏善可陈,之所以没有烂彻底,是因为主体靠李闲云。第一年的剧本除了龙墓传奇都是李闲云写的,然后是超英系列剧本,李闲云督导方向写的,前后用时一年左右。而所有的剧本,李闲云都有督导监制,不是主编剧也是个联合编剧。
一年写上千万字的作家在剧本工作量的问题上那就是牛掰到吊炸天,十个专业编剧也不如李闲云一个,要不怎么说编剧们最怕李老板呢?
他一个人就能折腾死所有人,就这还是附带!
也就是说,没有李闲云,制片部在剧本方面的成就瞬间缩水一大半。
现在李闲云把制片部交给刘易江他们,转头告诉他们要开启批量制作模式,一个月要不少于十个本子——以李闲云的速度,十个本子也就是三个小时看完,其中半个小时还是在边看边骂娘中浪费的。
而这十个本子的背后,就是所有相关配套服务……这是要把人活活累死。
累死人老板到不心疼,关键累死了活儿也干不好。
这让李闲云也很头痛。
因为这个就真的就是企业整体的问题了。
要制度化!
要系统化!
要优化公司结构!
要靠公司自我运营解决问题!
但是易胜传媒的制度化进程实在太难了。
毕竟有小鬼在,很多事根本无法按最优方式展开。
李闲云口口声声效率降低是企业发展的代价,可是真当代价提升时,他又无法接受——易胜传媒的未来规划是矩阵拍摄啊。
这效率一低还矩什么阵?
企业管理某种意义上跟写稿子改剧本一样一样的,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本子里的一个人物改了,所有相关剧情都要跟着改。
做企业你推出了新模式,那么前端要做改进,中期要做改进,后端也要做改进,公司本部服务人员也要做变动。
光是曹红月负责的极限拍摄新模式,就涉及到预演,服化道统筹等一系列破事,更别说后面还有个多线程联合拍摄以及不间断流水线作业……
李闲云相当于同时提了三个离谱要求。
剧组超极速作业。剧组多线程作业。企业短平快作业。
所以还不是短平快,是特娘的大重快。
体量大,任务重,还要流转快。
每个要求都是行业变革级的。
你还要同时三个——这还没算预演问题,那玩意儿也是个高投入的技术活儿。
就算有“黑科技”,这难度也是高的没谁了。
这么想,刘易江他们没拿着家伙事砸李闲云的脑袋,真的是很尊重他这个老板了。
这刻李闲云摸着头皮道“传统的影视公司运作方式不适应新模式,肯定也要做改进。易胜传媒制度建设不完善现在反而是好事,不然等全面完善了再改,又特么一通兵荒马乱。”
易蕾鼻子里哼凉气“这就不是制度改革能解决的。”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的苏海莉说话了“其实体量大并不可怕,加人就能解决问题。”
众人一愣,李闲云眼中现出欣赏。
是的,增加员工就能解决问题。
易胜传媒现在是体量大,工种少,这意味着重复劳动多,需要配合的内容少,也就意味着效率是可以通过增加员工解决的——能够通过码人就解决的问题,就是最简单的问题,甚至不是问题。
“但是不可能一直这样。公司越做越大,许多原本没有的工作,也肯定会提上来。”刘易江道。
他也曾是老板,他很清楚,一家企业在小体量的时候,许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企业一大,所有的小问题都会放大成大问题。到时候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