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被上司剜了一眼,立刻闭嘴不说话了。
如果周宁在这里,至少会心中点个赞:“一语道破天机。”
他穿越过来,可不是为联邦人们谋幸福的。
温柔乡是英雄冢,给员工家属这样的生存条件,结果就是令其失去最后一丝跟高速变化的世界同步的可能。
这大厦,是安居所,是乌托邦,也是埋骨地。
天夏代表们发现了这种用心险恶,他们发现保护伞公司并非不给这里的人工作,而在于并不鼓励工作。
这里鼓励的是爱好。可因为外部环境等因素,许多类别的爱好都没有办法展开,也就是音乐、美术之类的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说白了,所谓的鼓励爱好,也不过是避免人们太闲而设。
生活在这里,也并不能让人真正安逸。
物资相对匮乏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这种生活,是由一个直系亲属冒着不低的生命危险在外工作而的。
联邦人虽然大都还算习惯这种一人工作养活一家子的生活模式,可现在外面是个什么鸟样,他们是清楚的。
保护伞公司也没有刻意封闭信息渠道,让人们对外面一无所知。
相反,保护伞的新闻频道的新闻,可比联邦媒体的新闻靠谱多了,并且也足够及时。
更何况,这里的许多人不久前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痛苦的记忆不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甚至让不少一定程度的患上了心理疾病。
而对于周宁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项目。
项目的名称,叫做‘王国的建立’。
说白了就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如何营建并运转一个势力。
试错、验证,收集数据,总结理论。
这个社区只不过是个开始。以后类似的还会有,其内部会实施不同的统治策略。
用周宁的话说:“这也是各取所需,双赢。”
而天夏代表,主要目的是来参观设施体系的,而不是社会方面的运转模式。
代表们对这种其实已经算是巨构建筑配套格局的设施体系印象深刻,但最终收获,其实相当有限。
主要是综合技术水平相差有些大,想要达成类似的效果,哪怕是猴版的,其先期投入和后期维护开销,也仍旧显得过于巨大。
结论就是:这种体系,的确是未来趋势的一种方向,其概念性的价值还是有的。
这就好比有了一个真实的模板,就远比完全空想更容易走对路。
就像某天夏院士说的:“过去,我们在科技上摸着联邦过河,现在,我们可以摸着保护伞公司过河……”
周宁不介意这种抄设计、蹭技术的行为。
相反,他其实很欢迎这种并非完全照抄,而是有着适应性改动,以及二设特色的高仿操作。
在他看来,这是真正的在消化技术。
而在这一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解析思路、细节创新。
这是他所欠缺的。
毕竟这些技术,他虽然做到了直接拿来用,却没有真正吃透。
于是,在天夏代表参观完保护伞社区大厦后不久,一些技术合作项目,便就此展开。
这些基本都是发生在周宁坐镇莫斯科分公司期间的事。
而现在,千金市骨的效力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这自然是周宁乐意看到的。
毕竟‘精英收割计划’在联邦土地上也会展开。
周宁相信,在这片饱经浩劫蹂躏的土地上,还是能挑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的。不仅仅是战士,还有擅长管理经营,以及技研的人。
不过,最先闻风而来的是因联邦崩盘而惶惶的联邦权贵。
他们趁着还有些家底,信息嗅觉还算灵敏。做出艰难的决断,向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