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恩义绝(1)(2 / 3)

元妃传 壹 温温温小兆 3211 字 2020-09-03

安檀把冕摘下,又换了常服,才安然坐下。

安檀在奕澈身后为他重新束了发,又换了玉冠,才道“檀儿瞧着澈郎很是气恼,可是朝上有什么要紧事?”

“还不是因为亦浣!”不提则以,安檀不过一句话,奕澈眉间便隐隐含怒,“朕本已将韦锡停职待审,亦浣有意维护,公然与京兆尹府、大理寺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兵部对亦浣更是畏惧如虎,处理韦锡一事亦是投鼠忌器,兵部究竟是朕的兵部,还是岐广王的兵部?!”

奕澈本是恼怒亦浣,将兵部一并责骂,大约是兵部拖延之顾。安檀心中估摸着,温声劝道“大理寺卿刘勋大人公正严明,必会秉公办理,澈郎安心。至于兵部,高衍大人是王爷一手提拔,想来也有所忌惮,倒也怪不得他们。岐广王到底是澈郎的兄长,兵部不敢招惹也是寻常,澈郎何至于为此气恼伤身?”

“他可还记得他是朕的兄弟?!”奕澈提及亦浣,气就不打一处来,怒道,“平日里居功自傲,不曾将朝臣放在眼中,这便也罢了。如今韦锡犯案,他也有御下不严之过,竟也毫无悔过之心,当众维护。当真是手握半数京城兵力,不将朕放在眼中了吗?!”

安檀眉心一跳,心中惊诧,疑道“檀儿虽知五王与八王手握上京重兵,却不知这样多。”

奕澈既怒且愁,眉头紧蹙道“朕举事事成后掌握皇城禁军与上京全数兵力,因诸事繁杂,亦浣与亦洵于朕登基有功,为取信宗亲与朝臣,朕必须有所表态。为此将上京兵力除禁军以外分为两部,一部交由亦浣,另一部交由亦洵,而禁军由朕统领。”

涉及军事,安檀有所不能及,只蹙眉道“京城的将士大多是澈郎当日起事时便跟随澈郎,自是忠心不二,岐山王与安旻王虽是皇亲贵胄,如何能服众?”

奕澈叹气道“朕带兵起事自锦州起,事成之后收编大量上京与京郊兵力。但亦浣是在京中起兵,朕的兵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锦州将士虽衷心,但大多都有妻儿老小,依照其意愿调回锦州了。愿留在京中任职者并非多数,重新编制收归后,竟也是七零八落,不复当日。”

奕澈登基并非正统,从诸王手中夺得天下何其凶险,难免有无奈之处,相比此事如今也是奕澈心头顽石,安檀了然道“当年上京腥风血雨,檀儿身在府中也能想见一二,至于岐广王,想必是对澈郎襄助甚多,否则,澈郎也不会重用他麾下的韦锡。”

“是,”奕澈道,“朕重用韦锡,一来,是因韦娉之为朕庶妃可为牵制,二来也是因他在岐广王麾下,可为朕探查亦浣的一举一动。这个韦锡也算是个人才,凭着几分才智竟能让岐广王在最后关头放弃帝位。”

安檀方知刚入宫时,奕澈何以那般宠幸韦氏,心中疑惑瞬时开解,心绪稍舒,思虑片刻,又觉有不妥之处,只粘着心头不适,便直言道“如此看来,韦锡也确不负功臣之名。只是檀儿心中不解,于岐广王而言,韦锡这般算计他,实非贤臣之举。如今可得岐广王这般维护,倒也稀奇。”

安檀仿佛一语中的,奕澈眉心有凝重之色,心中惊疑,缓缓道“朕举事之前便已迎娶韦氏,朕与韦锡之间的关系,亦浣心知肚明。亦浣并非胸襟宽阔、不拘小节之人,如此信任韦锡,又如此犯险维护,只怕是他们二人…”

“只怕他们二人在宫破当日,便另留后路。”安檀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周身寒凉。虽已冒犯,但安檀顾不得这些,匆忙问道道“容檀儿僭越,敢问皇上,是否全然相信岐广王?”

“老五…”奕澈也忧于方才推论,只凉声道“老五野心颇大,当年夺嫡之争,老三撤兵之后,老五也欲探皇位,只是他到底晚了一步,才卑躬屈膝,拥朕为帝。他手下兵力众多,既已让贤,所求便只是权贵,朕不得不允。故而除了他麾下一部,另将部分兵力收归于亦洵麾下与他分庭抗礼,再加上朕在京中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