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选修课(3 / 4)

了。”林老师摆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学生有问题来问是好事,况且是这种愿意沟通、听人教育的学生。相比之下,怎么说都不听、也不肯表露自己想法的学生才是最难教育的。

白清炎立刻乖乖坐到了第一排,灵威仰也紧跟着坐在旁边。

这门课的名字叫做《古文赏析与写作》,教材的范围就大到没边了。从最初的史书,到后面的进表、传记、辞赋……怎么教全看老师。前面几节课林老师就带着学生把各种文体的古文过了一遍,这节课正好讲到八股文。

“老师,不是都说八股文禁锢思想,怎么还要我们这些未来的花朵学八股文啊?反正八股文好像也没出过什么好文章,不如就算了吧?”

一片笑声中,林老师也微笑着摇了摇头“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古文很多,但是大家可以想想,一个朝代有多少人?这些人又能写出多少文章?流传到现在,又还剩了多少?

“大家之所以觉得八股文之外的文体好,实际上是因为能流传几千年的文章必然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又被我们筛选出来给大家看。而且八股文主要以政论为主,大家更感兴趣的都是序、赋这样一类的散文,没错吧?”

笑声渐渐停下了,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林老师讲课。

“但实际上,八股文也是有很多名篇的,比如韩菼的《圣人行藏之宜》。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所有人一个格式。只要照着这个格式写,至少可以写出一篇整体上不难看的文章。

“固然,像贾谊、韩愈、苏轼这样的人可以写出千古名篇,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中人之才’都算得上一句夸奖了——当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有中人之才以上的水准的。”

教室里发出了低低的笑声,严肃的气氛也被冲淡了。

“这就像是现代工业。虽然有人手艺更好,可以做出更高规格的零件,但是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水平。所以就需要标准化,需要这些看似限制的条条框框,来教会所有人写作。

“至于禁锢思想,倒也不能说错,但这是在批评八股文的标准始终不变。一个标准维持了几百年都还不变,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落后了。

“既然说到这里,大家不妨试试,题目就用……”林老师随手拿起桌上的课本,瞅了一眼,“《子在川上曰》。”

教室里顿时哀嚎一片,大家被林老师刚才的一番话折服,不代表大家真的想写。唯独只有林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大家,鼓励道“没关系,大家能写多少是多少,不强求。要是写得好的话,最终成绩就按照这个算了。”

众人还是一篇惨淡,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人,比如二班的课代表张进,就对着白清炎一挑下巴“叶四维不在,你来跟我比比,看谁写得分高,怎么样?”

白清炎对他一龇牙。

通常情况下来讲,哪个班的班主任教什么,那个班的学生相对学这门课的动力也更强。张进能做二班的语文课代表,语文水平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比不过叶四维。

不过这个题目嘛……白清炎倒还真是不虚他。他知道明代号称“连中三元”的商辂乡试时就考的是这篇文章,当时商辂就把朱熹的批注直接丢了上去做破题句,最终高中解元。

自己虽然没有四维那么聪明,不过照葫芦画瓢,应该能写出一篇差不多的文章。

周围人都已经开始拼命地翻书,兼交头接耳。白清炎也按照脑海中的记忆,迅速把破题句写了上去,然后开始按承题、起讲、入题的顺序依次往下写。

文章的主轴一旦选定,后续的思路只要逐步跟上,按说应该可以写的很轻松。但白清炎却越写越不顺,怎么写都磕磕绊绊,就感觉自己完全是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往上拼思路,最后干脆卡文了。

怎么搞的……

白清炎一时间居然感到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