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了。
谭正有预感,匈奴帝国的辉煌不会长久,这是自古以来的经验,哪怕那措木打下来的疆域无比辽阔,也注定会成为一滩幻影。
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大秦的出兵,这一仗无论胜负,必须要打,无论那些留下的部落是什么老弱病残,一定要杀的一个不留,此次出征之前无论是朝廷还是辽东都明确的说了,无论老弱还是女人,每个人头都算是军功。
草原与中原的仇恨从来没有调和的可能,这种命令自然不能明着下达,否则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大秦如何自处?所以只能私下去说,对于赢夫和杨凌霄来说,只要不杀良冒功,就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此次出征,双方要在阴山会师,然后一路横推至嘉关外,也就是杨凌霄第一次上战场的地方,这一路上御敌便打,不过有很大概率碰不到什么敌军,所以首要目标便是肃清草原。
在这之后,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能跟追上迁移的匈奴主力,只要查明敌方位置,按照杨凌霄与赢夫的想法,无论如何也要追上去打一场。
这与杨凌霄之前的战略是相悖的,他最初的想法其实是率领少量精兵孤军深入,狼牙子与王府的谍子配合,掌握匈奴的动向并不难。
但是无论如何此次出征朝廷必须发力,而且朝廷也的确发力了,但是这样反而把战事拖入了目前这种局面,如此大规模的动作自然也无法逃过匈奴的眼睛,对方早在两月前就已经冒着风雪开始了迁移,此时鞑靼的军队应该也已经与赤那措和蓝蓝会师。
如果这次真的找不到对方的主力,那么第二方案就是进攻吐蕃,吐蕃王已经不止一次送来密信,向大秦朝廷求助,虽然这厮一向是个滚刀肉加墙头草,但是如果这次能够把吐蕃从匈奴手中夺过来,朝廷也有意重启吐蕃边尉都护府。
别看吐蕃地广人稀,但是那诺大的疆域摆在版图上可是好看的紧,这盛唐时期的荣光一直是士大夫们想要恢复的。
一旦再次收复吐蕃,那么大秦便已经可以从疆域上堪比人人歌颂的盛唐时期,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块土地,而是代表着大秦走向巅峰的重要标志。
此时此刻整个大秦,只有一个人的心在滴血,那便是我们的秦桧老大人,朝廷此次不仅要负担皇上所带的那三十五万大军的粮草,更要负担三方会师后,辽东十万大军以及句高丽十万大军的粮草。
秦大人这些年为了大秦财政缩衣节食,什么时候见过这钱如流水一般往出花的情景,每天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每一两银子就像一把刀,一万两银子就是一万把刀,至今整个战事才刚刚开始,已经有十万把刀划过老头的心脏。
赢律作为大皇子,虽然尚且年幼,可是也要担起监国重任,虽然只是个名义上的,但是大部分时间人还是要在。
真正做决定的,自然是咱们的谭正谭大人,秦桧不止一次的向谭正哭诉,说皇上这钱花的太快了,快劝他回来吧。
谭正也只能苦笑着劝慰,秦大人年纪太大了,对这种上了年纪的老臣,谭正一项很是尊敬,更别提秦大人这些年操持国家财政属实不易。
其实谭正也理解秦桧,此次出征的花费的确太过庞大,按照预算来看,国库最多能撑四个月,然而赢夫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最少撑六个月。
两个月,看似不多,可是那是三十五万大军啊,按照预算国库能撑四个月,可是那是预算,真花起来,那钱能顶三个月已经撑死了。
三个月的时间,的确什么都不够干的,最少也得两个半月,大军才能全部到达嘉关,到那时候才是真正花钱的时候。
户部的细致活谭正干不来,也只能稳住秦桧,要不然秦桧撂挑子不干了,难受的还是他,别看谭相天纵之才,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咱们这位谭相提起钱来,一样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