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欠下的风流债(2 / 8)

侯,任江南道巡查使。

这江南道总兵,是战时李秀秀临时任命的,吏部自然不认。如今仗打完了,摆明了又得给李秀秀面子。

可别小看这个忠勇侯,王震宇可还不到三十呢,一个侯爵的爵位在身,那就是当今大秦最拔尖的显贵之一了。

江南道巡查使也不差,这要不是江南道是吴王封地,那王震宇这官职,可就是整个江南道最有话语权的人之一,而且是军政两边都能管。

杨凌霄册封明威将军,从四品的武散官。其实给杨凌霄册啥无所谓,一个靠山王世子的身份在那摆着呢,自带郡王爵位,不过规矩就是这么个规矩,该封赏还是得封赏。

就跟杨凌霄明明是个郡王,可是杨孝严还没死呢,谁也不能喊他王爷是一个道理。

薛青跟于大熊,都荣升太子御林卫郎将,正五品的武职,也算是俩武散官。

名义上是御林金甲中太子卫的负责人之一,虽然大秦现在还没有太子,可是这太子卫是有的,但是俩人这个职位不管事,只要不是太子点兵拉练或者有战事,就不用去军营。

这就可以了,正五品啊,于大熊他爹于满开才从二品。不过于满开那个殿前将军加大内禁军统领,是实打实的有兵权的,这位置不是皇上最信得过的人坐不来。

薛青他爹薛老将军就更厉害一点了,大秦正一品的官职就那么几个,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内阁大学士。

目前只有太保跟太尉这两个位置有人,谭正是内阁大学士兼太保,薛延是太尉外加一个特册的边疆总指挥使。

这些位置之前也是有人的,比如太师兼内阁大学士的严淮,太傅兼内阁大学士的王景隆,可这俩人不是死了吗。

其实除了内阁大学士,其他几个职位,在大秦更像是荣誉性的,有点类似文官的爵位。

一般文官就是从六部尚书爬到内阁大学士,一辈子的尽忠职守,到最后七老八十了得个太师太傅的职位,这就不容易了。

当然还有一种例外,也就是谭正他们这样的,当初仨人是赢胜为赢夫钦点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这不赢胜驾崩了吗,仨人马上晋升太师,太傅,太保,这是必然的,赢夫年幼,她们仨人得震场子。

别看就少了两个字,意义可大不一样。

要是赢胜没死,正常情况下,等到赢夫登基,严淮肯定早就不在了,王景隆也够呛,估计还是只能剩下谭正一个。

最后又册封了一些有功的将军,外加全军赏俸三月,剩下的就是一句话余下人等着由兵部另行封赏。

这就看出来普通士兵的难了,像老马那样在军中混了一辈子才是个校尉的,多了去了,就这还是在战时。

要知道打一场仗,先锋部队只要凿开对方阵型,或是攻下城墙城门,就会记功,有机会晋升。

跟在后面的就得自己砍人头充数了,一场仗打下来能杀一个人就不错了,要知道先锋部队一旦攻下城墙或者凿开对方阵型,那么敌人不是投降就是溃散,跟在后面压根杀不上人,也自然没有晋升的机会。

所以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一门复杂的哲学,为将者不仅要领兵打仗,更要筹划好这些比如轮番当先锋,何时把最精锐的部队派上去等等。

你不能老把最精锐的往前顶啊,这么打,赢了就算了,万一输了,后面这些只会跟着冲顺风仗的,说白了那不就是来撑场子的吗?不溃散才奇怪。

所以得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打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这场犒赏三军的仪式,从大军归来城外到城外十五里开始,礼部安排出城相迎,十里一迎,五里再迎,然后就是城门口,再到城内一路百姓夹道欢迎。

当然这个所谓大军,就是凌霄殿前这些,不可能整个大军十万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