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因峰顶有泥塘沼泽,芦苇遍生,结草为荡,南归的秋雁多栖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以瓯江为界,又分为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苍葭山庄正是位于南雁荡山。
白衣雪在山脚稍作休整,正巧遇到下山的樵夫,问清了苍葭山庄的方位,便即徒步上山。南雁有六十七峰、二十四洞、十三潭、九石、八瀑,因山得势,因水成景,素以奇峰、石堑、秀溪、景岩、银瀑等“南雁六胜”闻名于世。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赋诗“威摧三山峭,瀄汩两江驶”,赞其高峻险巇。
南雁的开发始于唐朝,盛于五代、赵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平阳陈经邦、陈经正、陈经德、陈经郛四人兄弟四人,同慕伊洛之学,师从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四兄弟学成归来,在南雁东西洞建有会文书院,开江浙理学之先河,至此高宗绍兴年间,书院远近闻名,膏火丰裕。
白衣雪沿着蚕丛鸟道一路攀援而上,沿途烟峰秀岩、叠瀑碧潭,远观山下的平原,则是千里如茵,令人目醉神酣。山路虽崎岖难行,他内力绵长,脚下甚快,不消一个时辰,已至山顶。站在山巅,游目所及皆是茫茫的云海,凭台远眺,云海动似浮波、静若堆絮,令人顿生遗世独立之感。他良久伫立,想到自己的身世亦如眼前的云海,迷蒙不清,而茫茫云海之中,莫翎刹更不知身在何处,心中悒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