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神功有瑕求斧正 宿债无头问根由(下(3 / 4)

兰若蝉声 扫叶僧 3158 字 6个月前

这是,国号?

可是除了魏国,其他国号今世并不存在啊?

庆云完全搞不懂状况,却又瞧见那些大型龙纹缝隙里还藏有许多道细小些的龙型纹路,

小龙额头虽然也有字迹,却并非都能看得清晰,

倭,新罗,百济,伽耶,万春,汉,剑浮沙,

还有……什么西哥德,亚美尼,香巴拉……

这些应是一些番邦的名字吧?

前面几个他好算还听说过一些,

后面的那些,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敲黑板时间《《《《《

上一节我们简要的讲了一下印度上古史,那么今天主要就说一说十六雄国。

这十六雄国的提法,其实是在《长阿含经》当中记录的。讲得是佛陀时期印度列国纷争史。其时天竺以十六国为大,尽管十六国在细节处尚存争议,但已经形成了习惯叫法。我们通常将这个时代作为印度信史的起源,原因有二:

一是十六雄国既佛陀降世时期,有大量语录体的经文可以证明印度当时诸侯林立的状况。

二是这个时代的考古证物也比较齐全。

所以虽然印度历史基于经文,史诗,口口相传的故事,年代断定很困难,但是通过考古实物断代,还是能够基本复原这个时期风貌的。

由于篇幅原因,这十六雄国我们也不能一一细讲,只挑一些重要的,有趣的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十六雄国在经文的记录上是由东自西抄录的,为什么以东为尊,不知道。极东的一国在今孟加拉附近,和中国古代是有商道相通的。这个国家,也就是十六雄国所记第一国,名为昂甲(Aga,古译鸯伽)。其次为势力最强的摩揭陀,也是后来幼龙,观自在,孔雀,三朝前身(柯黎朝其实就是摩揭陀)。与摩揭陀并立四强国的还有阿凡提(Avanti,古译阿槃提),八刹(Vatsa,古译跋蹉),绞杀罗(Ko,古译拘jiao萨罗)三国。

对,确实有一个叫阿凡提的大国,这个国家与本作中出现的波西国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是一个内陆国家。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个国家?不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叫阿凡提,而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极乐净土,就是指的这个国家。其王扑落吊打(Pradyota,古译普罗调陀)所建立的王朝又被称为“prthivimksyanti”,既极乐净土。阿凡提是最早皈依佛教的大国之一,在汉传佛教里,极乐净土这个概念和香巴拉/香格里拉(既极乐世界)有所混淆。公元十二世纪后,佛教在印度已经绝迹,这片被婆罗门外道占领的乐土,自然就更没有人提及了。

在阿凡提国以东有一个国家是歌手阿杜所向往的地方——车底国(Chedi,古时候也叫车底,拉丁对音传拼音也是车底,这是怎么翻译都逃不了了)。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也提到了这个国家,它是巨鹿国(Kuru,旧译俱卢国)的盟友。对,巨鹿国也是真实存在的王国,而且他们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的时候,该部落就已经存在,而且是奋起反抗的十王之一,结果在十王大战中败北,将大片土地让给了雅利安人(典出《梨俱吠陀》,这本口授书虽然断代课题还未完全解决,但是一些有传续性的名词还是可以对应的)。

那么曾经战胜巨鹿族的熊猫人又去了何方呢?这支部落在抵抗雅利安人入侵时期,也曾经参战,加入本土十王阵营,当时称为潘达族(Pakthas)。这支部落沦陷后销声匿迹,有学者认为他们已经与雅利安人融合,形成了今日阿富汗/巴基斯坦主要民族(PST族,避免涉时,点到为止)。其实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梨俱吠陀》所云潘达族的活跃范围就是十六雄国时期极西剑浮沙国(kamjas